当前位置:

本色人生--记老红军、老党员、老干部杨德千

来源:鼎城党建网 编辑:redcloud 2011-06-07 15:48:01
时刻新闻
—分享—

  

 

  杨德千给官兵上光荣传统课。

  赵 鹏摄

  杨德千,94岁的老红军战士、北京军区装备部干休所副军职离休干部。

  即使是躺在北京军区总医院的病床上,他每天也要手拿放大镜,逐行逐字地读报、看书。

  护士长禁不住说道:“您年纪大了,身体又不好,还是要多休息、多调养呀!”

  杨德千听了,不但没停止,反而向前来巡查的医护人员询问最近学理论的情况。

  “倔老头!”大伙既钦佩,又担心。毕竟,至今尚健在的老红军,算得上“国宝级”了。

  杨德千是位出了名的爱学习的老红军。从1940年5月被晋西游击队授予“模范党员”称号,到2005年被中央文明委表彰为“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”,2008年被总政表彰为“全军优秀共产党员”,他学习到老、奉献到老,也光荣到老。

  “学习宣传党的理论,也是红军本色”

  杨德千的学习动力,源于永葆本色的责任感。

  杨德千本来是立志求学的。“九一八”事变爆发,打破了他的美梦。抱着“誓死不当亡国奴”的满腔热血,他报名成为一名“青年抗日决死队”队员,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,并很快加入党组织。

  1938年6月,杨德千所在纵队组织官兵学习毛主席的《论持久战》。当时,全纵队只有一本书。杨德千和几名文化程度较高的战友分工,点着油灯,趴在石头上,忙了整整一晚上,终于将书抄完。

  “这次抄书,让我找到了学习理论的方法,也明白了学习毛主席著作的重要性。”70多年后,杨德千对那次抄写经过,仍然念念不忘。

  杨德千至今仍然喜欢抄书。从抄写毛主席的书,到抄写邓小平理论、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读本、科学发展观读本,长期不辍,从不间断。到他家去过的人都会发现,在那里挂了70多幅由他抄写的理论名句条幅。

  “又学习,又练字,又受教育,这个习惯给我的帮助太大了。”杨德千对自己的不懈坚持,颇有些自豪。

  不算从前学习的积累,仅仅从他1982年10月离休算起,就先后研读《毛泽东选集》、《邓小平理论》、《论“三个代表”》、《科学发展观理论读本》等理论书籍100多册,做理论学习笔记40多本,撰写心得体会40多万字。

  杨德千为自己制订了一份理论学习规划,要求自己做到:天天有个小目标、天天有个小希望、天天有点小进步。

  这三个“天天有”,一坚持就是27年!

  近年来,年近百岁的杨德千体力日渐衰弱,但他仍然坚持每天学习5个小时以上。年老眼花,就买来放大镜;听力下降,就戴上助听器看新闻、听报告;生病住院耽误了听课,他就让工作人员借来材料朗读。

  2006年夏天,干休所组织科学发展观学习时,杨德千刚刚安装完心脏起搏器出院,得到消息之后,在家里坐了不到5分钟,就要去听课。大家扶着他到了学习室,不到半个小时,他就晕倒在椅子上。一醒来,他便说:“我没事,我们继续听课吧。”

  杨德千是北京市石景山职业技术学校等单位的理论辅导员,也是部队10多个单位邀请进行传统教育的“编外教员”。多年来,不论春秋、寒暑,他有请必到。

  干休所的工作人员心疼他:“杨老,你为革命工作了一辈子,现在离休了,应该好好享受,还这么劳神干吗?”也有人说:“你已经不在领导岗位上了,学理论还有啥用?”

  杨德千坚定地说:“一个从红军队伍里出来的人,本色不能丢!学习好、理解好、宣传好党的理论,那也是老红军的本色!”

  “不学不用党的理论,怎能与党同心同德?”

  杨德千把学习目标,盯在跟党走、不掉队的远方。

  “一个党员要知道党号召自己干什么,首先就得学好党的理论。”这是杨德千几十年人生经验的总结。

  杨德千1936年12月参加革命,先后经历百团大战、太原战役等大小上百次战役战斗;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,战斗在晋绥军区、清太徐指挥部等单位;新中国成立后,在石家庄第6高级步校、第6政治干部学校、军委防化兵学校等单位工作;还担任过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师政委等职。

  从一个热血青年,成长为军队高级干部,人生路万里,靠什么不迷航?

  杨德千一字一顿地说:“学习。”

  正是抱着这样的人生信念,杨德千始终把号召和带领身边工作人员、周围干部群众学习,用理论武器解决思想问题,作为自己的一项事业来干。

  一段时间,大家关注 “中央反腐倡廉的力度加大了,为什么腐败现象却屡禁不止”、“经济建设搞上去了,为什么环境污染却更加严重”、“人民币升值了,为什么国内物价却一涨再涨”等问题,杨德千顾不上年高体弱,时常带着大家一起学习、讨论,有时候还把自己收集的专家解答印发给大家。

  干休所勤务队队长葛伟生,入伍就在干休所。1992年,小葛被选去参加司机培训,因思想松懈,开车撞了树,胳膊受了伤,情绪一蹶不振。后来考军校,连续两年落榜,一时间信心全无。

  杨德千经常找他谈心,讲红军屡挫屡战、夺取胜利的故事,鼓励他认准理想,继续奋斗。小葛再次鼓起勇气,刻苦学习,在1995年考上蚌埠汽车管理学院。

  干休所有个战士叫王表,因一时挫折产生了自暴自弃情绪。杨德千得知后,主动让小王到自己身边工作,并引导他学习理论知识。后来,小王因工作表现突出,加入了党组织,还提了干。

  这些年,在杨德千身边工作的战士,经过他的教育、培养,有21人次入了党,有的被评为优秀士兵,有的考上军校,有9人退伍后进了党政机关,成为社会有用之才。

  杨德千总有一种担心:“离休以后,怎样才能与党保持政治上的一致?自己会不会因为思想落后而违反党的要求?不学不用党的理论,怎能与党同心同德?”他说:“这些担心,每隔一段日子就会在头脑中冒出来。”

  一位年近百岁的老红军对自己的危机感,竟然如此强烈!现在,越来越多的人终于明白杨德千为什么会有那么高的学习热情,为什么会那么痴迷于政治理论学习了。

  “人可以离休退伍,但思想不能离党落伍!”

  “打了几十年的仗,我懂得一个道理,要打胜仗,只有争先恐后往前冲,绝不能缩头缩脑往后退。搞虚假、不学习,会要人的命!”离休这么多年了,杨德千始终用打仗的精神学习、宣传和实践党的理论。

  边学边用,从自己的“家事”做起。

  杨德千的外孙女在加拿大读书工作,回国探亲时,正值党的十七大召开。

  “你知道十七大的精神吗?”他问。

  “知道一些,说不了太多。”外孙女明白爷爷的心思。

  “你虽然出国了,可仍然是中国人,那就得学习掌握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和理论。”杨德千叮咛再三。

  这一天,外孙女要走了,杨德千买了一本十七大报告单行本送给她。

  杨德千把运用党的理论培育下一代,当作一种责任。1992年,他选择曾经战斗过的山西吕梁地区的贫困学生作为资助对象,并建立长期资助关系,按照小学生每人每年300元、中学生每人每年500元、大学生每人每年1000元的标准,定期为他们汇款、写信。

  几年来,在杨德千写给受助学生的数百封信中,几乎全都提出了学习党的理论的要求。在他的引导下,8名受资助考入大学的学生,毕业后都选择了服务基层、回馈边远地区的事业。

  杨德千家中挂着一幅自勉条幅:功劳资本摆不得、个人恩怨记不得、吃喝玩乐沾不得。他是这样写的,也是这样做的。

  杨德千当年的战友和部下,有不少人走上高级领导岗位。可他从来没有利用这些关系办私事。他在日记里写道:“学好更要做好,‘老’字重千斤,越是老党员,越要保晚节、做表率。”

  作为一名德高望重的老红军,杨德千经常接到一些社会活动的邀请。老家清徐县的一家大型商城开业,县里派人专程到北京,想请他回去剪彩捧场,还带来家乡的土特产和5000元红包,杨德千坚决拒绝了。每次回山西,他都悄悄地来、悄悄地走,不惊动地方的领导。他说:“我已经不能为党工作了,怎么能耽误别人工作的时间呢?”

  杨德千的生活十分俭朴。在他的家里,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,一张老式书桌掉了大半的漆,旧钢丝床用四根自制竹竿支撑着蚊帐,乳白色的床单上打了一个大补丁。去年,干休所为老干部建房,消息传出后,有的同志提出要加大面积,有的提出装修要好一点。所领导上门征求杨德千意见时,他说:“房子只要能住就行,我没有别的要求。”

  然而,在汶川抗震救灾、保护“母亲河”、治理“三江源”等活动中,杨德千一次次捐钱赠物。

  有人劝他,你都离休这么多年了,还怕什么落后?

  杨德千说:“人可以离休退伍,但思想不能离党落伍!”

来源:鼎城党建网

编辑:redcloud

阅读下一篇

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鼎城新闻网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