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

善卷斗白龙

来源:鼎城政府网 编辑:redcloud 2011-06-07 17:09:36
—分享—

  很早很早以前,云梦大泽是一片泽国,无边无垠。洞庭龙王的宫殿就建在泽中第一大岛君山。龙王恤于民,勤于政,辖区风调雨顺,百姓安居乐业。龙王先后生了黄、黑、白、赤四条小龙。百年后小龙也成了大龙,龙王便将东、南、西、北即湘、资、沅、澧几大水域分给他们掌管。白龙老三分得了沅水。

  白龙自幼孤傲暴戾,同胞关系不睦,也不听龙王管束。掌管沅水后,更是随心所欲,要么久旱不雨,让百姓无粒可收,要么下雨成灾,掀波拍浪,冲堤溃垸,生灵涂炭,百姓恨之入骨,欲食其肉寝其皮,多次找龙王告状诉说悲苦。龙王的指责训斥,白龙置若惘闻,更加肆无忌惮。人们无奈,只好集资打蘸,恳请玉帝出面。玉帝将此事全权交由观音处理。慈悲的观世音菩萨对白龙的劣迹早有所闻,如何处置已是胸有成竹。一日上午,观世音来到后院的放生池边,双掌轻击,一条修炼千年的金色鳝鱼浮出水面。观音弯腰低语,如此这般面授机宜后再击一掌,只见金鳝驾起五彩祥云飞向凡间。

  话说沅水中游南岸有一座小山,山下住着单姓夫妻俩。他们以打渔为生,受尽白龙的欺凌,几次船翻,差点丢了性命。年过四十,膝下尚无子嗣,难免郁闷。一天上午,碧空万里,夫妻俩正欲出门,忽见从天边飘来一团五彩祥云,在自家草房上空盘旋片刻后,消逝得无影无踪。说也奇怪,不几月便传出单家女人恶心吐酸,身怀六甲,腹疼难忍,将要临盆的喜讯。亲友近邻无不为之惊喜,都来到屋前探示。生下的却是一条金光闪闪的鳝鱼,这让人们无比惊诧纷纷散去。忽见屋内闪出一道红光,传出一声婴儿的哭喊,瞬间那金鳝变成了一个胖乎乎的男孩,屋外的人都想挤进去看个究竟。

  三朝那天,匪夷所思的事又发生了。那男孩竟望着前来道贺的人滴溜溜的转动双眼,硬是从母亲怀里强到了地上,经直走到一位白须老者的面前,双手合十,作拜礼状,嗲声奶气说道:“爷爷,请您给我取个名儿吧。”客人们都面面相觑,连连称奇。只见那位白须老者 着胡子说:“你生下来时是条金鳝,你父又姓单,就叫‘善卷’好吧?”家人也都点头同意,小善卷即刻叩头谢恩。这种奇事一传十,十传百,添油加醋,说这善卷是玉帝派到人间来制伏白龙的,很快传遍了十里八乡,也传到了白龙的耳朵里。蜡,跪拜诸神,告别双亲,提着渔叉来到江边叫阵:“孽龙,你恶贯满盈,不思悔改,快快出来受死……”善卷声如鸿钟,吵醒了梦中的白龙,也惊醒了众乡邻。白龙满腔怨气,伸出硕大的龙头,半睁着水桶大的眼睛,尾巴慢慢的浮出水面,心想,你这个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,拿你当点心,还不够塞牙缝。只见善卷舞动渔叉,杀向龙尾,随后一拧,拨出叉时,龙尾已留下了一个洞,鲜血直流。白龙痛得呀呀怪叫,恼羞成怒,瞪着血眼,口啧水柱数十丈,甩动龙尾似有千钧力,张牙舞爪。善卷骑在龙身上,身轻如燕,机动灵活,上窜下跳,前突后缩,左腾右挪,东捅一叉,西戳一叉,时而龙尾,时而龙背,时而龙肚。白龙对善卷是尾不打着,口咬不到,抛不下,压不到,缠不了。从江面,打到陆地,又从地上打到空中。水面浊浪排空,水柱冲宵。岸上狂风大作,屋倒树断。空中黑云滚滚,日月无光。山上到处是从十里八乡赶来的百姓,他们击鼓敲锣,为善卷嘶声呐喊,鼓劲助威。观音也在半空观察,见天昏地暗,便拿来一盏天灯放在北面的高山上。

  如此打斗了三天三夜,白龙被刺得遍体鳞伤,已力不从心,湖水也被龙血染成了红色。善卷在百姓的呐喊助威声中越斗越勇,他瞅准机会,从尾部跳到龙的颈部,双腿夹住龙脖,左手抓住龙角,右手挥动渔叉,非抽即打,只见鳞片四飞,血流如注。又对准龙头狠狠一叉,龙头一偏,打飞了半边鼻子。正当善卷举叉再击时,只见白龙使出浑身解数翻抖全身,把善卷从颈上抛了下来,渔叉也被龙尾扫得不知飞向何方。就在白龙将要生吞善卷的千钧一发之际,半空观战的观音衣袖一抖,飞下一只仙鹤接走了善卷。只听得东边天空呼呼作响,如闷雷,似天倾,一座黑压压的大山,凌空而降,江水涌起了万丈红峰,冲毁了几个堤垸。白龙心知肚明,自己大限降临,口中连连叫喊:“冤枉!冤枉!”,眼中也流下了三滴悔恨的浊泪。大山终将罪孽深重的白龙镇住,使它永世不得翻身。慈悲的观音不忍杀生,便从发髻处取下一只玉簪,在白龙头部的山上插了一个眼,好给白龙留处出气的地方,白龙乞问观音,什么时候能让它出去,观音说:“铁树开花水倒流之时,就是你翻身之日。”

  观音见善卷功德圆满,便来到白鹤驮善卷歇息的小山,敦促善卷回天界,善卷因思念父母,倦念凡间美景和支持他的人们,一次又一次的婉拒了。

  人们根据善卷战白龙的故事,派生出了不少的节气与地名。如清明节凭吊先祖;三月三,要吃地米菜煮鸡蛋;观音放天灯的北山,起初当地人叫阳山,后来又叫太阳山;白鹤驮善卷歇息之处,人们叫白鹤山;白龙喊“冤枉”的悲鸣声千年来在山水间回荡,人们把镇龙之山称之为冤枉山,后称枉山;沿枉山日久形成了一条水系,人们称之为冤枉水,又称为枉水;枉山上有一口井,叫白龙井,据说就是观音让白龙出气的地方;枉水入沅水处有一深潭,叫老龙潭;白龙落泪处叫三滴水,明清时还有三口井;在枉山旁有一小山丘叫龙甲山,传说是当年白龙的鳞甲堆积而成;在枉山和龙甲山旁有一片像渔叉形的水域叫三叉湖,据说是当年善卷的渔叉掉落处;枉山山脉的末端有一地名从古至今叫株木山,传说是当年善卷的株木渔叉柄插在了此处,后长成了一片株木林;更有沅水下游处有个叫“牛鼻滩”的地方,据说是善卷打飞的一块白龙鼻子,顺流而下,搁浅后而形成的滩,因滩肥草盛,野牛成群,加之龙、牛音近,人们便叫成了“牛鼻滩 ”。

  善卷一天天长大,母亲的奶汁已吃不饱,在山上玩时见象肚下有小象在吃奶,他便赶走小象抢奶吃,好在大象能欣然接受。不到半年时间,善卷已出落成半大小子,身高马大似宝塔,四肢发达如铁柱,平日里他却以棍棒和渔具练起了功夫,不管刮风下雨,寒冬炎暑,日夜操练,无师自通,练就了一身了得的功夫。

  善卷练功几次惊醒了白龙的美梦,白龙也多次听到善卷的传说,几次来到山下探示,见是一毛头小子,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,几次掀翻他父亲的渔船,也不见善卷有什么反映。其实善卷对白龙的恶行心里明白,自知功力不济,只是屙屎攒拳头——暗自使劲练功。二月初的一个夜晚,善卷梦见观音给他送来一柄铮亮的渔叉,并教他如何练习,并告诉他三月初三去剿杀白龙。第二天早起,大门边真的有一株木柄的三股渔叉,善卷提起渔叉来到山上,按照梦中观音所教练了起来,似闪电,如疾风,真可谓针插不进,水泼不入。善卷练功的声音又惊醒了正在酣睡的白龙,很是烦躁,口中唠叨道:“又是善卷那小子吵醒了我。”

  转眼间三月初三已到,清晨善卷风卷残云般吃完了父母特地为他用地米菜煮的十八个鸟蛋,就在家中的前坪设立祭坛,点燃香

来源:鼎城政府网

编辑:redcloud

阅读下一篇

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鼎城新闻网首页